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,写此短文聊以志慰!
关于数据中心的下一站,其实并没有答案,历史是人类选择的。基于100g pam4平台的400g dr4/fr4在2018年就已经被多厂商展示,直到如今应该还没有得到商用。这不说明4*100g单波不会获得成功。由于dsp的进步和硅光子技术的引入,至少400g dr4成功在望。但是如果就此认为数据中心必须选择400g而跳过200g也是一个不客观的结论。表面上我们看到近乎同一个封装的400g模块是200g带宽的2倍,而主要元件都是雷同(当然雷同仅是主观认识),因此理所当然得出:采用400g相对200g获得接近一倍的性价比,所以400g应是首选。这个逻辑推理表面是正确的,但这里有两个提问:
- 大批量采用200g可以获得的1比特成本下降率是快于400g的。原因是200g的平台非常成熟,相关成本的下降没有性能可靠性的干扰,而基于100g pam4的400g则完全不同。400g dr4/fr4之所以历经几年不能得到商用的原因就在于400g的可靠应用需要全新的平台升级。
- 即便是400g,我们到底是投入8*50g pam4还是 4*100g pam4也值得思考一下。当然我们知道能够用电芯片解决的问题,一定最终能获得最好的性价比。可这里隐含了一个错误的假设:就是用一模一样的信道利用率在揣测问题。最新的4*100g pam4 dsp虽然降低了功耗,但是并没有改变其它纠错能力,所以如果系统的噪声很大,400g dr4/fr4就不一定能保证误码率。我们通过现在的msa标准去判断模块性能是可以的,但应该不是决定因素。
我抛出这两个问题是想说,400g dr4是一定能成功的(无论是eml 技术还是采用新平台),成本不会很低。但是400g fr4就不尽然 ,主要原因是目前硅光平台还不能支持,或者说还需要时间,而采用eml技术一定会遭遇信号完整性等比较多的杂散噪声。
从行业标准的角度,易飞扬可以提供全线低功耗的200g产品,包括200g qsfp56 sr4/dr4/fr4/lr4/er4/aoc等。如果从产品品类的角度评论200g不如400g成熟是完全错误的结论。但是在基本点上,我觉得4*100g已经途径这么久,总有成功之日,就看数据中心的真实需求和需求的迫切性。目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到,由于400g 产品是逐步成熟的,所以一路上还需要有200g伴舞,否则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。或者我们还需要在某些节点引入8*50g pam4技术和产品,不管怎么样,我们目前期待的是一种混合的架构。
其它的一些问题,行业内外都已经充分认识过。比如硅光子对数据中心的影响,这一影响在3年后必然是颠覆性的。但将以怎么样的面目呈现也有技术的不同认识。主要的是,硅光子是一个短距离互连的洪流,因此趋势是不需要质疑的。由于任何新平台必须建立在历史光学和历史电学的综合设计基础上,希望一蹴而就也许过于理想化。硅光子这边国内领先企业大家都知道,易飞扬的下一波也会聚焦学习硅基光学。
400g对于业内很多前行者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和代价,我们应该十分尊敬这样的探索和铺垫。现在我们看400g确实明朗很多,但就我理解的光器件产业,我们接触4*100g这样的互连系统原本是有些力不从心的,我们肯定还将遇到挫折,所幸挫折是先行者的荣耀。
就下一站而言,时间选定在什么时候,或者选择什么方式到达是重要的。我想,无论200g还是400g,也都不能说是我们的下一站。由于行业技术需要提前实用化和商用化,我们已被迫进入了一个模糊和谁说了也不算的历史时期。